儿童肠炎通常有腹泻、腹痛、呕吐、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腹泻:儿童肠炎时,肠道功能紊乱,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能为稀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轻度肠炎可能每天腹泻3-5次,严重时可达十余次甚至更多,这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若不及时补充,可能引起脱水等严重后果。
2.腹痛:炎症会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引起腹痛。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儿童可能表现为轻微的腹部不适,有的则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疼痛性质可能为阵发性绞痛,因为肠道蠕动不规则、痉挛性收缩所致。腹痛可能会使儿童哭闹不安,影响正常的休息和活动。
3.呕吐:儿童肠炎时,胃部也容易受到牵连。炎症刺激胃部黏膜,可引起呕吐反射。呕吐可能在进食后不久发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吐出胆汁。频繁呕吐会导致儿童摄入的食物和水分不能被有效吸收,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4.发热:肠炎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这些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体温可能会达到38℃-39℃甚至更高,发热会使儿童身体不适,精神萎靡,同时也会增加身体的代谢率,进一步加重水分的丢失。
5.食欲不振:由于肠道存在炎症,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儿童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腹部的不适、呕吐等症状也会让儿童对进食产生抗拒心理。长时间的食欲不振可能导致儿童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出现肠炎症状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适当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