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确诊需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液分析、尿动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症状出现时间、频率、诱因及伴随症状,了解排尿习惯、饮水量、用药史及既往疾病史,有助于初步判断尿失禁类型。记录是否在咳嗽、打喷嚏时漏尿,或存在急迫性尿意,对鉴别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至关重要。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盆腔及会阴部,观察有无肿块、疝气或盆腔器官脱垂。女性需进行妇科检查,评估阴道壁松弛度及子宫位置;男性需检查前列腺大小及肛门括约肌张力。神经系统检查可排除脊髓或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
3.尿液分析:通过尿常规检测排除尿路感染、血尿或糖尿等继发性因素。尿培养可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避免误诊。若发现异常成分,需进一步排查肾脏或代谢性疾病。
4.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尿流率及残余尿量,评估储尿与排尿功能。充盈期膀胱测压可判断逼尿肌过度活动,压力流率测定能诊断膀胱出口梗阻。此项检查是确诊神经源性膀胱或功能性尿失禁的金标准。
5.影像学检查:超声可观察膀胱壁厚度、残余尿量及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盆腔MRI能清晰显示盆底肌肉、韧带及神经的损伤情况。必要时进行膀胱尿道造影,明确解剖学缺陷或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
确诊过程中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检查,需综合多项结果。检查前保持正常饮水量,避免刻意憋尿或排尿。女性避开月经期,男性检查前需排空肠道。部分侵入性操作可能引起不适,需提前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