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患处肿胀淤血、活动功能受限、骨骼变形或异常活动、触碰或移动时出现骨擦音或骨擦感。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剧烈疼痛:骨折后断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持续性锐痛,按压或活动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与骨折类型相关,开放性骨折可能伴随撕裂样剧痛,而稳定性骨折多为钝痛。
2.患处肿胀淤血:骨折导致周围血管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皮下毛细血管损伤引发淤青。肿胀通常在伤后数小时内加重,严重时可能压迫神经或血管。
3.活动功能受限:骨折部位失去正常支撑作用,肌肉因疼痛反射性痉挛,导致关节无法活动。下肢骨折可能出现无法负重,上肢骨折则影响抓握或抬举动作。
4.骨骼变形或异常活动:完全性骨折时断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成角、缩短或旋转畸形。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如长骨骨干处出现不应存在的弯曲或摆动。
5.触碰或移动时出现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细小震动,通过触诊或被动活动可感知粗糙的摩擦感。此症状需专业判断,盲目检查可能加重损伤。
骨折后需避免自行复位或揉捏患处,防止二次伤害。及时固定伤肢并就医,搬运时保持轴线稳定。早期冷敷减轻肿胀,但不可直接接触皮肤。观察远端肢体颜色和温度变化,警惕血管神经损伤。遵医嘱进行影像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