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倒转术在规范操作下对胎儿相对安全,但存在一定风险。该技术用于调整胎位不正,由专业医生通过手法推动孕妇腹部,促使胎儿转为头位。多数情况下,外倒转术不会对胎儿造成直接伤害,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操作条件,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外倒转术的安全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孕周是重要考量,通常建议在36-37周实施,此时胎儿大小适中,羊水量充足,操作空间较大。术前需通过超声确认胎位、胎盘位置及脐带情况,排除前置胎盘、胎儿窘迫等禁忌症。操作中需持续监测胎心,一旦出现心率异常或孕妇不适,立即终止。成功率约50%-70%,失败可能与腹壁紧张、羊水过少或胎儿较大有关。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胎盘早剥、脐带缠绕或紧急剖宫产,但发生率低于1%。
实施外倒转术需注意以下事项。孕妇需空腹4-6小时,避免操作中呕吐。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风险与替代方案。操作环境应配备急救设备,确保能快速应对突发状况。术后需监测胎动及胎心至少2小时,确认无异常方可离院。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或胎动减少,需立即就医。有瘢痕子宫、妊娠高血压或多胎妊娠者慎用。选择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至关重要,技术娴熟可显著降低并发症。总体而言,外倒转术是胎位不正的有效干预手段,但需个体化评估,权衡利弊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