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具有一定毒性,食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作为菊科植物,千里光含有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是主要毒性成分,这类物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长期或大量摄入可能引发肝静脉闭塞等严重病症。中国药典虽收录其作为药材,但明确标注需炮制减毒并严格控量使用。
千里光的毒性机制与所含生物碱在体内代谢产生的吡咯衍生物有关,这些代谢产物会损伤肝细胞DNA并引发纤维化。中毒症状通常呈现渐进性,初期可能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毒性积累会出现黄疸、腹水等肝损伤体征。不同个体对毒性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儿童及肝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现严重后果。民间常误将其当作野菜或凉茶原料,实则新鲜植株的毒性成分含量更高。
使用千里光必须遵循专业指导,避免自行采食野生植株。药用时需选择经规范炮制的饮片,且连续服用不宜超过一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病患者应禁用。出现恶心、皮肤黄染等可疑症状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储存时应与食品分开避免误食,栽培观赏时也需防止儿童接触。医疗机构处理中毒病例时,通常会采取保肝治疗并结合血液净化等措施清除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