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结核的症状包括背部疼痛且夜间加重、局部脊柱后凸畸形、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神经压迫导致的肢体无力或麻木、活动受限伴肌肉痉挛。具体分析如下:
1.背部疼痛且夜间加重:胸椎结核早期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疼痛区域集中于病变椎体周围,卧床休息无法缓解且夜间更为明显。由于结核病灶破坏椎体及周围组织,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严重时可向肋间神经放射形成束带样痛感。
2.局部脊柱后凸畸形:椎体被结核病灶破坏后发生塌陷,相邻椎体前缘压缩形成角状后凸,体表可见明显驼背。畸形程度与骨质破坏范围相关,严重者可压迫脊髓导致截瘫,需通过影像学评估椎体缺损情况。
3.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结核分枝杆菌释放毒素引发全身反应,表现为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减退及消瘦。体温多在37.5-38.5℃波动,伴随乏力症状,与病灶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4.神经压迫导致的肢体无力或麻木:病变椎体塌陷或寒性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发下肢麻木、行走不稳甚至大小便障碍。早期表现为感觉异常,后期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锥体束征。
5.活动受限伴肌肉痉挛:椎体稳定性下降引发保护性肌肉痉挛,患者常保持固定姿势以减轻疼痛,导致转侧、弯腰等功能障碍。痉挛以椎旁肌群为主,触诊可发现肌肉紧张及局部压痛。
胸椎结核需与脊柱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鉴别,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规范抗结核治疗同时需严格卧床避免脊柱负重,出现神经症状需评估手术指征。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病灶变化,全程治疗需持续12-18个月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