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肺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致病菌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分娩过程感染或出生后环境接触导致发病。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存在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更易感染。
细菌性肺炎的感染途径多样。宫内感染可能因孕妇存在绒毛膜羊膜炎,细菌经胎盘或上行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若产妇产道携带致病菌,新生儿经过产道时可能吸入污染的羊水或分泌物。出生后,护理不当、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周围人员携带病原体,均可通过呼吸道或血行传播引发肺炎。部分新生儿因呛奶或胃食管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新生儿细菌性肺炎需多环节重视。孕期定期产检,及时治疗孕妇感染性疾病。分娩时严格无菌操作,对高危孕妇进行B族链球菌筛查。产后保持环境清洁,接触新生儿前规范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喂养时注意姿势,防止呛奶。若新生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体温异常或喂养困难,需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抗生素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