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造影主要用于观察尿道结构是否异常、评估尿道狭窄程度、检查尿道损伤位置、诊断尿道瘘或憩室、辅助判断膀胱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尿道结构是否异常:尿道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并拍摄影像,能够清晰显示尿道的形态和走向。先天性畸形如尿道瓣膜、重复尿道等结构问题可通过此方法明确。造影过程中动态观察还能发现尿道走行扭曲或局部扩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评估尿道狭窄程度:尿道狭窄是常见问题,造影可精确显示狭窄部位、长度及严重程度。狭窄处造影剂通过受阻或变细的影像特征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对于术后复查,该方法也能直观对比狭窄改善情况。
3.检查尿道损伤位置: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可能导致尿道断裂或穿孔。造影能定位损伤点,区分部分或完全断裂,并判断是否合并尿外渗。急性期检查可避免盲目插管加重损伤,为修复手术提供关键信息。
4.诊断尿道瘘或憩室:尿道与周围组织形成异常通道称为瘘,局部膨出则为憩室。造影剂外溢或滞留于异常腔隙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可明确瘘管走向或憩室大小,尤其适用于复杂病例的鉴别诊断。
5.辅助判断膀胱功能:尿道造影常与膀胱充盈同步进行,观察排尿时尿道动态变化。膀胱颈开放程度、尿道括约肌协调性等功能性问题可通过造影评估,尤其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或尿失禁患者。
检查前需确认无造影剂过敏史,急性感染期暂缓操作。术后适当增加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出现尿痛或血尿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