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存在自然脱落的可能性,但概率较低,多数情况下需要医疗干预。息肉是否自行脱落取决于其大小、根部血供情况以及局部炎症程度。较小的息肉尤其直径<1厘米在蒂部扭转或局部血流受阻时可能发生坏死脱落,而较大或宽基底的息肉通常无法自行脱离。
宫颈息肉是宫颈管黏膜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赘生物,常见于育龄女性。其形成与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异常或局部血管充血密切相关。息肉组织质地脆弱,表面分布丰富血管,轻微接触即可能导致出血。临床观察发现,约15%-20%的小型息肉可能在月经期伴随内膜脱落或性生活摩擦后自然排出,但大多数情况下息肉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增大。若息肉未脱落,可能引起异常子宫出血、性交后出血或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长期存在还存在恶变风险约0.2%-1%。
发现宫颈息肉后建议尽早就诊妇科,即使无症状也应通过阴道镜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禁止自行拉扯或使用药物腐蚀息肉,以免引发大出血或感染。妊娠期发现的息肉需谨慎处理,避免刺激导致流产。术后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两个月内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定期复查防止复发。若出现持续阴道流血、发热或异味分泌物,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或息肉残留。日常注意控制慢性宫颈炎症,减少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息肉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