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是否需要切除膀胱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多数情况下无需切除,仅在极少数严重病例中考虑。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膀胱黏膜腺上皮化生,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治疗通常以药物和保守疗法为主,如抗生素、抗炎药或膀胱灌注治疗。若病情反复发作或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膀胱挛缩、顽固性出血或癌变风险显著增高,医生可能评估是否需手术干预。膀胱切除术属于最后选择,仅在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考虑。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如回肠代膀胱术,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因此需谨慎决策。
患者应定期复查膀胱镜和病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吸烟、辛辣饮食等刺激因素,减少炎症加重风险。治疗过程中需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症状调整方案。若出现持续血尿、排尿困难或体重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恶性病变。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慢性疾病可能带来焦虑,积极心态有助于康复。最终治疗方案需结合临床检查、患者意愿及医生建议综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