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在传统医学中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跌打损伤及皮肤感染等症。其具有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常以少量外用形式应用于患处。现代研究也发现藤黄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可能对特定病原体有抑制作用,但需进一步验证。
藤黄的药用价值主要源于其含有的藤黄酸、新藤黄酸等化合物。这些成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的生长,对化脓性皮肤病或局部炎症有一定缓解效果。民间常将藤黄研磨成粉,与醋或酒调敷于患处,或制成药膏使用。部分古籍记载藤黄可配合其他药材内服治疗瘀血肿痛,但因毒性较强,现代临床已极少采用内服方式。
使用藤黄需严格遵循医嘱或传统用药经验。过量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呕吐甚至中毒,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未经炮制的生藤黄毒性较大,需经专业加工减毒后使用。避免与眼睛或黏膜接触,外用后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现代医学建议优先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替代药物,仅在外用且风险可控时考虑藤黄。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不可盲目夸大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