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主要依据暴露等级和暴露源的风险评估。狂犬病致死率极高,但通过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可有效预防,因此暴露后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暴露等级分为三级: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皮肤被舔舐为I级,无需处置;裸露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为II级,需立即清洗消毒并接种疫苗;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污染为III级,需清洗消毒、接种疫苗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暴露源的风险评估同样重要,家养动物完成规范免疫且健康状况明确时风险较低,流浪或野生动物、未免疫家养动物风险较高。高风险暴露源导致的II级和III级暴露必须接种疫苗,低风险暴露源导致的II级暴露可暂不接种但需观察动物健康状况,III级暴露仍需接种。
注意事项包括暴露后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尽快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由专业医生评估处置;接种疫苗需严格按照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可中断;即使延迟数日,只要未发病仍应接种;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极少数短至数天或长至数年,因此暴露后处置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