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药物、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并发症并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感染性脑膜炎确诊后需立即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常见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或头孢类。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前应覆盖常见致病菌,如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用药需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确保血脑屏障穿透性,疗程通常持续2-3周。
2.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药物:病原学检查明确后调整抗生素方案。细菌性脑膜炎需针对药敏结果用药,结核性脑膜炎需联合抗结核药物,真菌性感染则选用抗真菌药。病毒性脑膜炎以对症为主,重症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3.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细菌性脑膜炎急性期可联合地塞米松,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脑水肿和听力损伤风险。需在抗生素使用前或同时给药,疗程不超过4天。结核或真菌性脑膜炎需谨慎评估获益与风险。
4.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高热者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抽搐时用抗癫痫药,颅内压增高需甘露醇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必要时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需转入监护病房。
5.密切监测并发症并干预:定期评估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发现脑疝、休克或DIC立即处理。恢复期关注认知障碍、耳聋等后遗症,早期康复干预改善预后。
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颅内压。家属应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出现头痛加剧或呕吐及时告知医生。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为主,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随访复查脑脊液及影像学,确保感染完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