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蓄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皮肤瘙痒等症状。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草药,扁蓄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对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疾病有较好效果。
扁蓄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等活性成分,能促进体内湿热排泄,缓解小便不利、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问题。对于皮肤湿疹、疥癣等瘙痒性疾病,扁蓄煎汤外洗可起到收敛止痒作用。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印证了传统用法中的抗菌消炎效果。在湿热型腹泻、妇女带下等病症中,扁蓄常与瞿麦、车前草等配伍使用,增强利湿效果。部分民间验方还将其用于驱蛔虫,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使用扁蓄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可能引起腹泻。鲜品外敷时需测试皮肤敏感性,避免过敏反应。孕妇禁用,儿童用量应减半。临床用药建议配伍使用,单味药效果有限。采收时应避开污染区域,确保药材质量。长期使用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过度利尿导致低钾。与西药利尿剂同用时应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相互作用。药材贮藏需防潮防霉,煎煮前需充分清洗。出现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