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斑块不易擦除、伴随轻微出血或红肿、可能出现进食困难或拒食、偶有低热但无全身感染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斑块多分布在舌面、颊黏膜或上腭,形似凝乳或奶渍,但用力擦拭后无法完全清除,底层黏膜可能发红。白色物质由真菌菌丝和脱落上皮细胞构成,与普通奶垢的区别在于附着紧密性。
2.斑块不易擦除:轻微刮拭时白色斑块仅部分脱落,强行剥离可能导致黏膜破损。此特征区别于奶渍或残留物,是真菌性感染的典型表现。病灶处黏膜屏障受损,真菌菌丝深入表层组织形成伪膜样结构。
3.伴随轻微出血或红肿:斑块周围黏膜呈充血状态,剥离后可见点状出血或糜烂面。炎症反应由真菌刺激局部组织引发,毛细血管扩张渗出,但通常无脓性分泌物。
4.可能出现进食困难或拒食:口腔疼痛导致吮吸或吞咽动作减少,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流涎增多。不适感在进食温热食物时加剧,部分婴儿因疼痛抗拒乳头或奶嘴。
5.偶有低热但无全身感染症状:体温可能轻度升高至37.5℃左右,但无咳嗽、腹泻等系统症状。发热源于局部炎症反应,真菌极少侵入血液循环,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
鹅口疮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擦拭病灶。哺乳用具应每日煮沸消毒,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未经指导勿擅自使用抗菌药物,以免破坏正常菌群。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防止真菌扩散至咽喉或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