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可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骤,伴随高热、寒战、尿频尿急及会阴部剧痛,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炎症反应明显,前列腺触诊压痛显著,需及时抗感染治疗,避免脓毒血症等并发症。
2.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程迁延,反复尿路感染,病原体持续存在前列腺液中。症状包括排尿不适、会阴部隐痛,部分伴随性功能障碍。诊断依赖前列腺液培养,治疗需长期抗菌并结合物理疗法。
3.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常见类型,病因复杂,与免疫、神经功能紊乱相关。表现为骨盆区疼痛、排尿异常,但细菌培养阴性。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药物调理、生活方式改善及心理干预。
4.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无主观不适,仅在前列腺液或组织检查中发现炎症证据。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警惕潜在病变,定期随访避免进展为其他类型。
5.前列腺痛:以会阴、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无明确感染证据,尿常规及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可能与盆底肌肉痉挛有关,治疗侧重镇痛、物理康复及心理疏导。
不同类型需针对性处理,避免自行用药。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明确分类。日常注意避免久坐、辛辣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局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