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导致鼻腔结构异常的一种常见疾病。鼻中隔由骨和软骨组成,正常情况下应位于鼻腔正中位置,但发育异常或外力作用可能导致其偏离中线,形成偏曲。多数情况下鼻中隔偏曲无明显症状,但严重时可能引发鼻塞、头痛或反复鼻出血等问题。
鼻中隔偏曲的成因包括先天发育异常和后天外伤。胎儿期鼻中隔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出生时产道挤压可能导致先天偏曲;而面部撞击、运动损伤等外力作用则是后天常见诱因。轻度偏曲通常无需处理,但若出现持续性单侧鼻塞、睡眠呼吸障碍、反复鼻窦感染或影响嗅觉时,需考虑医学干预。诊断主要依靠前鼻镜检查和CT扫描,能清晰显示偏曲程度及是否合并鼻甲肥大等继发问题。治疗上,症状明显者可通过鼻中隔矫正术改善,该手术在耳鼻喉科属常规操作,通过切除或重塑偏曲部分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存在鼻中隔偏曲时需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以防黏膜损伤出血。术后护理尤为重要,需保持鼻腔清洁湿润,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应同步控制过敏症状,减少黏膜水肿对通气的影响。约70%人群存在不同程度鼻中隔偏曲,但仅当引发明显症状时才需治疗,不可盲目手术。若出现长期鼻塞伴头痛、嗅觉减退等情况,建议尽早就诊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