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时需谨慎选择艾灸。艾灸作为温补疗法,可能加重体内津液消耗,尤其阴虚体质或体内有热者更易出现不适。若近期持续口干,建议先暂停艾灸,明确原因后再决定是否继续。
口干舌燥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环境干燥、饮水不足、熬夜等生活习惯会引发短暂性口干;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持续性症状。艾灸通过温热刺激促进气血运行,但过度使用会加速体液蒸发,尤其灸大椎、关元等穴位时,可能使阴液亏损者症状加剧。建议先进行中医辨证,确认是否存在阴虚火旺或实热证候。湿热体质者舌苔黄腻、小便短赤时同样不适宜艾灸,避免火上浇油。可改用滋阴润燥的食疗或针灸疗法,如按摩照海、三阴交等穴位缓解口干。
进行艾灸前需测量体温,发热期间禁用。灸后及时补充温水或麦冬茶,避免进食辛辣燥热食物。使用艾条时保持室内通风,控制每次灸治时间在15分钟内,皮肤潮红即止。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灸疗频率。若口干伴随眼干、关节痛等异常,需优先排查免疫系统疾病。艾灸期间出现咽喉肿痛、便秘等热象应立即停灸,必要时配合清热中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