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症状包括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味觉减退或丧失、流泪或流涎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面瘫最显著的表现是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患侧额纹消失,无法完成皱眉、鼓腮等动作。由于神经传导受阻,肌肉失去正常收缩能力,导致表情僵硬。严重时双侧面部不对称明显,尤其在说话或微笑时更为突出。
2.眼睑闭合不全:患侧眼睑无法完全闭合,称为兔眼。由于眼轮匝肌麻痹,眨眼反射减弱,可能导致角膜暴露、干燥甚至损伤。部分患者伴随结膜充血或畏光,需及时保护眼球避免并发症。
3.口角歪斜:患侧口角下垂,无法自主控制。进食时食物易滞留于齿颊间,饮水可能从口角漏出。部分患者发音不清,尤其唇音受影响明显。长期未恢复可能遗留面部不对称。
4.味觉减退或丧失:鼓索神经受累时,舌前三分之二味觉敏感度下降。患者可能无法辨别甜、咸等味道,伴随口干或金属味幻觉。味觉障碍通常与面部麻痹同时出现,但恢复期可能不同步。
5.流泪或流涎异常:由于神经调控紊乱,患侧可能出现泪液分泌过多或减少,导致无故流泪或眼干。唾液分泌异常表现为口角不自觉流涎,尤其在夜间或注意力分散时加重。
面瘫症状需与中枢性病变鉴别,避免延误治疗。急性期应减少冷风刺激,保持眼部湿润。康复阶段可结合针灸或肌肉训练,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症状持续超过三个月需进一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