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与心悸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不同概念,但都与心脏不适相关。惊悸多由外界刺激引发,表现为突发性心慌不安,常伴随惊恐情绪;心悸则多为内在气血失调所致,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自觉心跳异常,未必有明显诱因。两者核心差异在于病因与发作特点,惊悸侧重外因触发,心悸更强调内在功能紊乱。
惊悸的典型特征是受惊吓后出现心跳剧烈、坐卧不宁,如雷击声、噩梦中惊醒等场景易诱发,症状来去迅速,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其病机与胆气虚或心胆失调有关,治疗需安神定志。心悸则可能因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水饮凌心等内伤因素导致,患者常描述为心前区闷跳、漏搏感,活动后加重,夜间安静时尤为明显。部分心悸患者可能无明确诱因,需结合脉象与全身症状辨证分析。
区分两者需注意发作情境与伴随症状。惊悸患者多有受惊史,情绪波动明显,可伴有肢体颤抖或冷汗;心悸患者需排查器质性疾病如心律失常、甲亢等。诊疗时应详细询问病史,避免将功能性心悸误判为惊悸。饮食上惊悸者忌辛辣刺激食物,心悸者需控制咖啡因摄入。无论何种情况,长期或反复发作均建议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潜在病理因素。中医调理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治惊悸,归脾汤调心悸,但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