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通常不会直接导致阴道组织溃烂。该疾病主要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分泌物异常、瘙痒和灼热感,但组织溃烂并非常见临床表现。若出现黏膜破损或溃疡,往往提示合并其他感染或存在未控制的慢性炎症。
滴虫性阴道炎的病理特征以阴道黏膜充血水肿为主,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滴虫通过机械运动和分泌蛋白水解酶破坏上皮细胞,可能造成微小糜烂,但深度组织坏死罕见。临床观察发现,严重病例可能伴随宫颈点状出血或阴道壁轻微擦伤样改变,这类表浅损伤与真正的溃烂有本质区别。需警惕的是,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或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时,可能加速黏膜屏障破坏,增加溃疡风险。长期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黏膜炎症反应。
确诊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或核酸扩增试验,发现滴虫即可明确诊断。治疗首选口服硝基咪唑类药物,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避免重复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使用温和pH值清洁产品,忌用刺激性阴道冲洗。出现异常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时,提示可能存在并发症,需立即就医评估。日常需保持外阴干燥透气,选择棉质内裤并及时更换。治疗后3个月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尤其妊娠期感染可能增加早产风险,需严格随访。任何阴道黏膜溃烂性病变都应进行梅毒、疱疹病毒等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