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治疗方法包括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刺激、使用减压垫分散压力、清创处理坏死组织促进愈合、营养支持改善全身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1.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增加压疮风险。建议每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使用软枕或气垫辅助调整压力分布。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拽摩擦皮肤。对于卧床患者可采用30度侧卧位交替法,坐轮椅者需每小时抬臀减压。建立翻身记录表有助于落实护理措施。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刺激:每日用温水清洁受压部位,禁用刺激性清洁剂。大小便失禁后需立即清洗,可涂抹皮肤保护膜隔离潮湿。床单保持平整无皱褶,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较多时可使用吸湿垫,但需避免塑料材质导致闷热。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出现苍白或发红需及时处理。
3.使用减压垫分散压力:根据压疮分期选用不同减压工具,早期可使用泡沫垫,严重者需用交替充气式床垫。坐骨结节处建议使用环形减压垫,足跟部可用悬空保护装置。所有减压设备需定期检查充气状态和弹性,避免局部产生新的压力点。同时配合体位调整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4.清创处理坏死组织促进愈合:对于已形成的溃疡,需由专业人员评估后选择机械清创、酶解清创或自溶性清创。黑色焦痂需手术切除,黄色腐肉可用水凝胶敷料软化。清创后使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深度创面可填充抗菌敷料。每次换药需记录创面大小、深度及渗出物性状。
5.营养支持改善全身状况: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30-35千卡热量摄入,蛋白质需求增至每公斤1.5-2克。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注白蛋白。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或特殊配方营养剂,同时监测肝肾功能。每周测量体重和臂围评估营养状况。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和全身反应,出现发热或渗液异常增多应及时就医。所有护理操作前需洗手消毒,器械敷料严格灭菌。避免在骨突处进行按摩或使用环形器具,冬季取暖时防止烫伤。建立完整的压疮评估记录,包括大小、深度、渗出液性质和周围皮肤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