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确实可能引起败血症,尤其是在新生儿或产妇存在感染风险的情况下。脐带作为连接胎儿与母体的重要通道,若处理不当或受到病原体污染,可能成为细菌侵入的途径,导致败血症发生。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脐带相关的感染需高度重视。
脐带相关败血症通常与脐带护理不当或生产环境不洁有关。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会逐渐干燥脱落,这一过程中若接触污染物或未保持清洁,细菌可能通过脐带断端进入血液循环。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产妇若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绒毛膜羊膜炎等感染,也可能通过脐带将病原体传播给胎儿。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风险更高,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难以有效抵抗感染。某些传统习俗如涂抹不明物质于脐带断端,也可能增加感染概率。
预防脐带相关败血症的关键在于规范护理。新生儿脐带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接触污物,使用医用酒精或氯己定等消毒剂定期擦拭。家长需观察脐带周围是否出现红肿、渗液或异味,这些可能是感染的早期信号。产妇在分娩前应筛查并治疗潜在感染,确保生产环境无菌。若发现新生儿出现发热、嗜睡、喂养困难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医疗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尤其在脐带结扎和剪断过程中。通过科学护理和及时干预,可显著降低脐带相关败血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