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和秋天犯鼻炎与季节交替时温差较大、空气中花粉浓度升高、尘螨活跃度增加、湿度变化明显、人体免疫调节能力下降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季节交替时温差较大:春季和秋季气温波动频繁,冷热交替容易刺激鼻黏膜,导致血管收缩和扩张失衡,引发充血和水肿。鼻黏膜对温度变化敏感,反复刺激可能加重炎症反应,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2.空气中花粉浓度升高:春季植物开花释放大量花粉,秋季部分植物二次传粉,花粉颗粒飘浮在空气中。花粉作为常见过敏原,接触鼻黏膜后可能触发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鼻痒、鼻塞等过敏反应。
3.尘螨活跃度增加:春秋季湿度适宜,尘螨繁殖加快,其排泄物和尸体碎片可能附着在灰尘中。吸入后可能刺激鼻腔,诱发过敏性鼻炎,尤其在室内通风不良时症状更明显。
4.湿度变化明显:春秋季空气湿度不稳定,干燥或潮湿环境均可能影响鼻黏膜屏障功能。过度干燥易导致黏膜破裂,湿度过高则促进霉菌滋生,两者均可能加重鼻腔不适。
5.人体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季节转换时,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需要时间,免疫系统可能出现短暂紊乱。对过敏原的防御能力减弱,原本轻微的刺激也可能引发明显的鼻炎症状。
鼻炎发作期间应避免频繁挖鼻或用力擤鼻,防止黏膜损伤。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晾晒被褥减少尘螨滋生。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花粉接触。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鼻腔。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减充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