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重症病例需及时住院,针对并发症进行干预。轻症患者通常采用退热、补液、口腔护理等综合措施,部分病例可考虑使用干扰素喷雾或口服利巴韦林,但需严格遵医嘱。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治疗上主要缓解症状,如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腔溃疡可使用局部镇痛药物。近年部分中药制剂如蓝芩口服液、康复新液可能辅助缓解症状,但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重症病例出现脑炎、肺水肿时需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疫苗接种是预防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国内已有EV71灭活疫苗上市。
手足口病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居家治疗需隔离两周,监测体温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抖动等预警表现应立即就医。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饮食宜温凉流质。托幼机构发生病例需加强消毒,接触者医学观察10天。家长处理患儿粪便后需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