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骨折后需及时就医固定制动、根据情况选择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严重移位需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配合药物缓解疼痛肿胀、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固定制动:发生手指骨折后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随意活动患指。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认骨折程度,临时采用铝板或硬纸板固定伤指,防止二次损伤。固定范围通常涵盖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保持手指处于功能位,减少关节僵硬风险。
2.根据情况选择石膏或夹板外固定: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石膏托或可调节夹板固定4-6周。石膏固定需注意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有效制动。夹板便于调整和清洁,但需定期复查确保位置无偏移。固定期间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3.严重移位需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需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失败时需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微型钢板等内固定器材可维持骨骼对位,术后仍需辅以外固定。开放性骨折需彻底清创并预防感染。
4.配合药物缓解疼痛肿胀:早期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中药外敷或活血化瘀药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愈合。
5.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屈伸、对指训练,逐步过渡到握力球等主动活动。早期锻炼以无痛为原则,每日3-5次,每次10分钟,避免暴力牵拉。热敷和超声波治疗可软化粘连组织。
骨折后两周内避免患指负重或受力,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进度。饮食需均衡补充钙质和蛋白质,戒烟酒以防影响血供。出现固定物松动、皮肤发紫或麻木需立即返诊。康复过程中疼痛加剧或关节活动受限应及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