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免疫力低下易感。具体分析如下:
1.飞沫传播:支原体存在于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尤其在密闭空间或人群密集场所风险更高。
2.密切接触传播:与感染者长期共处或直接接触其分泌物,如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可能通过黏膜或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
3.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支原体后,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
4.医源性传播: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时,支原体可能通过侵入性检查或治疗过程传播,如支气管镜、导尿管等。
5.免疫力低下易感: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会削弱防御功能,使支原体更易突破屏障引发感染。
支原体感染后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密集场所停留时间。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孕期定期筛查,发现感染尽早干预。医疗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规范,降低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