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术后出现发热出汗在一定范围内属于正常现象。术后发热可能与机体对麻醉药物、手术创伤或炎症反应的生理性应答有关,多数情况下体温轻度升高低于38℃且短期内自行缓解。但需结合具体症状、体温变化及术后时间综合判断,排除感染等病理因素。
术后发热的常见原因包括代谢应激反应、药物反应或组织损伤后的炎症介质释放。全麻药物可能暂时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出汗增多;手术创伤引发的应激反应也会激活免疫系统,释放促炎因子引起低热。若术后24-48小时内出现短暂发热37.5-38.5℃,无伴随寒战、伤口红肿等表现,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术后3天仍不缓解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心率增快、呼吸困难,需警惕感染、深静脉血栓或肺不张等并发症。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因出汗导致敷料潮湿增加感染风险。适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但避免过度捂热。若发热伴随意识模糊、剧烈疼痛或伤口渗液,应立即联系医疗团队。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肺部感染风险。医护人员会根据血常规、影像学等检查明确发热原因,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物理降温等措施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