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胆管损伤的病因包括医源性操作失误、腹部钝性创伤、穿透性损伤、手术并发症、胆管周围炎症或粘连。具体分析如下:
1.医源性操作失误:常见于胆道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操作,因器械使用不当或技术不熟练导致胆管撕裂或穿孔。操作前需充分评估解剖结构,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术中轻柔操作并实时监测。
2.腹部钝性创伤:车祸、高处坠落等外力撞击腹部,可能使胆管受到挤压或撕裂。需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修复或重建。
3.穿透性损伤:刀刺伤、枪伤等直接破坏胆管结构,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紧急手术探查是关键,术中彻底清创并修复胆管,术后放置引流管观察胆汁渗漏情况。
4.手术并发症:胆囊切除术、肝叶切除等术中误伤胆管,多因解剖变异或术野暴露不足。术前完善影像评估,术中谨慎分离,发现损伤后立即缝合或行胆肠吻合术。
5.胆管周围炎症或粘连:慢性胆囊炎、胆管炎等导致局部组织脆弱,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破裂。术前控制感染,术中精细分离粘连,必要时留置T管支撑引流。
外伤性胆管损伤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密切相关。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胆管狭窄等严重后果,因此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术中探查综合判断,制定个体化方案。术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及引流液变化,预防感染和胆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