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护理需注重保暖维持体温稳定、加强喂养保证营养摄入、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提供安抚促进亲子情感联结。具体分析如下:
1.保暖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需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控制在55%-65%。使用预热好的棉质包裹或保温箱,避免裸露导致热量流失。接触皮肤前需温暖双手,避免冷刺激。体温监测每4小时一次,若出现低温需立即采取复温措施,如增加包裹或调整保温箱参数。
2.加强喂养保证营养摄入:早产儿吸吮力弱,需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母乳为首选,必要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无法经口喂养时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喂养后轻拍背部帮助排气,观察有无腹胀、呕吐。每日记录摄入量及大小便次数,确保体重增长达标。
3.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接触前需严格洗手消毒。用品单独存放并每日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限制探视人数,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禁止接触。皮肤护理使用温和消毒液,脐带残端每日消毒至脱落。发现皮肤红肿或分泌物异常需及时处理。
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定时记录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呼吸暂停时轻触足底刺激恢复,持续异常需医疗干预。观察皮肤颜色,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检查供氧情况。黄疸每日监测,数值过高时进行光疗。定期检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引发脑损伤。
5.提供安抚促进亲子情感联结:鼓励父母参与护理,通过袋鼠式护理增强皮肤接触。说话或哼唱保持轻柔语调,避免突然声响刺激。使用柔软布料包裹模拟子宫环境,减少惊跳反射。建立规律作息,逐步适应昼夜节律。
护理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直射。操作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定期评估发育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医疗用品专人专用,废弃物分类处理。家属需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出院前接受全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