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芦是中药炮制术语,指去除药材的芦头部分。芦头通常指根茎类药材的根茎顶端或残留的茎基,如人参、党参等药材的顶部节状部位。传统认为芦头具有涌吐作用,可能影响药效或引发副作用,故需去除以确保用药安全。
中药去芦的操作依据多来自历代医家经验。例如《雷公炮炙论》记载人参去芦免吐,《本草纲目》亦指出某些药材芦与参相反。现代研究发现,部分药材的芦头与主根成分存在差异,如人参芦头中皂苷含量较低而纤维较多,可能影响制剂质量或口感。芦头可能残留泥土或微生物,去除后可提升药材纯净度。实际操作中,去芦需结合具体药材特性,如桔梗、防风等根类药材通常需去除芦头,而某些品种可能保留芦头以保持形态完整。
去芦需注意药材品种与临床需求。不同地区或流派对去芦要求可能不同,如部分方剂强调全参入药,此时需保留芦头。炮制时应使用锋利工具快速切除,避免反复切割导致有效成分流失。新鲜药材需趁鲜去芦,干燥后处理易造成碎屑浪费。贮藏时需检查去芦是否彻底,残留芦头可能吸潮霉变。现代研究对传统芦头涌吐理论存在争议,部分实验表明人参芦头毒性未显著高于主根,故临床需结合最新研究灵活应用传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