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石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又名凝水石或玄精石,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类矿物,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寒冰石性大寒,归胃、肾经,常用于治疗高热烦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实热证候。其名称源于矿石的冰冷触感与外观晶莹如冰的特点,古代医家认为其能降火如冰,故得此名。
寒冰石的形成与地质活动密切相关,多产于盐湖或火山沉积岩层中,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石膏或硫酸钠。中医临床应用时需经过炮制,如煅烧或研磨成粉,以降低其寒性并增强药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寒冰石可解五脏伏热,常与知母、石膏等配伍,用于治疗伤寒热病或中暑昏厥。现代研究也发现,其矿物成分具有一定抗炎、镇静作用,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验证。民间亦有外用寒冰石粉末治疗烫伤或皮肤红肿的用法,取其寒凉收敛之效。
使用寒冰石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因其性寒峻烈,脾胃虚寒者禁用,误用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内服剂量通常控制在3-10克,且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孕妇、儿童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未经炮制的原矿石可能含有杂质,需由专业药师处理。若出现服药后畏寒、食欲减退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医。贮藏时需密封防潮,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防止药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