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严格监测并发症并针对性处理、必要时进行换血疗法、确保营养支持促进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新生儿败血症需立即经验性选用广谱抗生素,常见选择包括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敏感药物,疗程通常持续7-14天。早发型感染需覆盖B族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晚发型还需考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肾功能或听力损害。
2.加强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重症患儿需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给予氧疗或机械通气纠正缺氧。低血压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如多巴胺。体温不稳定时采取保暖或降温措施,维持血糖与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注血浆或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3.严格监测并发症并针对性处理:败血症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肺炎或多器官衰竭。每日评估神经系统症状,可疑脑膜炎者需行腰椎穿刺。出现休克时快速扩容,合并DIC时补充凝血因子。肾功能损伤者限制液体量,必要时进行腹膜透析。
4.必要时进行换血疗法:重症患儿或抗生素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换血清除病原体及毒素。换血能补充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改善微循环。操作需严格无菌,监测血红蛋白、胆红素及电解质变化。换血后仍需继续抗生素治疗至感染控制。
5.确保营养支持促进恢复:早期予静脉营养补充热量及蛋白质,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肠内喂养。母乳喂养优先,不足时添加配方奶。监测体重增长及喂养耐受性,必要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增强免疫力。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操作前严格手卫生,器械需高温消毒。家长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发现嗜睡、拒奶或体温波动立即告知医生。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