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肌无力并不等同于神经源性膀胱,两者虽有相似症状,但病因和机制存在本质区别。
膀胱肌无力通常指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减退,导致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可能由肌肉本身病变、长期尿路梗阻或老化等因素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则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失调,表现为排尿障碍、尿失禁或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的核心问题在于神经信号传导异常,而膀胱肌无力更多是肌肉功能衰退。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合并逼尿肌无力,但并非所有膀胱肌无力病例都与神经损伤相关。
诊断时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评估明确病因。治疗上,膀胱肌无力可能需药物增强逼尿肌收缩或间歇导尿;神经源性膀胱则需针对神经病变干预,如调节神经药物、骶神经刺激或手术。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憋尿、预防尿路感染,并定期随访。误诊或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因此早期鉴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