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肝硬化主要依据肝脏形态改变、表面结节样不平整、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门静脉高压征象以及脾脏肿大等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形态改变:肝硬化时肝脏体积常缩小,边缘变钝,左叶代偿性增大而右叶萎缩。严重者肝包膜呈锯齿状,肝裂增宽,肝叶比例失调。B超可清晰显示这些结构变化,尤其对晚期肝硬化特征性形态改变敏感度较高。
2.表面结节样不平整: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肝硬化后因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再生结节,B超可见肝包膜凹凸不平,呈波浪状或颗粒样改变。高频探头能更准确识别微小结节,但需与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
3.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导致声阻抗差异增大,B超显示肝内光点粗大、分布不均,呈斑片状高回声。随着病情进展,回声强度逐渐增加,严重者可出现网格样改变。
4.门静脉高压征象:门静脉主干内径超过13mm,脾静脉增宽,血流速度减慢或反向。B超可观察到脐静脉重新开放、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等侧支循环形成,这些是门脉高压的直接证据。
5.脾脏肿大: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脾脏淤血,B超测量脾脏厚度超过4cm或长度超过12cm可辅助诊断。脾静脉增宽及脾内回声增强也是常见伴随表现。
肝硬化B超检查需空腹进行,避免肠气干扰图像质量。结果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早期肝硬化可能表现不典型,必要时需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