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刀口确实会有疼痛感,这是手术后的正常反应。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但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镇痛方式,能有效缓解不适。多数产妇在术后24-48小时内疼痛较明显,随着伤口愈合,疼痛会逐渐减轻。
剖腹产属于腹部大型手术,需切开多层组织才能取出胎儿。术后刀口疼痛主要源于皮肤、肌肉和子宫的切口,以及内脏复位过程中的牵拉感。麻醉效果消退后,神经末梢开始传递痛觉信号,尤其在咳嗽、翻身或下床活动时更为明显。医护人员通常会采用静脉镇痛泵、口服止痛药或局部冷敷等方式帮助缓解。部分产妇可能出现刺痛、灼热感或瘙痒,这些多与组织修复和神经再生有关。若疼痛持续加剧或伴随红肿、渗液,需警惕感染或脂肪液化等并发症。
术后需保持刀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剧烈摩擦。束腹带能减轻活动时的牵拉痛,但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饮食上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愈合,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疼痛耐受较差者可咨询医生调整镇痛方案,切忌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早期适度活动有助于恢复,但需避免提重物或突然弯腰。如发现刀口裂开、发热或异常分泌物,应立即就医排查。多数产妇2-3周后疼痛显著减轻,完全恢复需6-8周,个体差异较大无需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