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发热等全身反应、淋巴结肿大压痛、皮肤波动感或脓液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红肿热痛:感染初期常见患处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明显热感和压痛。炎症导致血管扩张及组织液渗出,局部张力增加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严重时可能蔓延至眼睑或颈部。
2.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感染波及咀嚼肌间隙或翼下颌间隙时,肌肉炎症水肿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口底蜂窝织炎可能压迫气道或影响舌体运动,造成进食与说话困难。
3.发热等全身反应: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后引发寒战、高热、乏力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反映机体免疫应答,持续发热提示感染未受控制需及时干预。
4.淋巴结肿大压痛:下颌下或颈部淋巴结作为免疫屏障出现反应性增生,触诊质地变硬且伴随疼痛。淋巴引流区域感染加重时淋巴结可能化脓。
5.皮肤波动感或脓液形成:炎症后期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触诊有波动感。脓液积聚可能自行破溃或需切开引流,避免扩散至深层间隙。
颌面部间隙感染进展较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败血症。出现症状需尽早就医,避免挤压肿胀部位。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观察病情变化。饮食以流质为主,减少咀嚼动作。定期复查评估感染控制情况,防止复发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