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石症的检查有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输尿管镜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尿液检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晶体或细菌,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结石形成的风险。尿液酸碱度、比重及24小时尿量测定有助于评估代谢异常。尿液培养可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感染,部分结石成分分析需结合尿液检测结果。
2.血液检查:检测血钙、血磷、尿酸及肌酐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及代谢状态。高钙血症或高尿酸血症可能提示结石形成的潜在原因。肾功能异常时,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需进一步明确结石是否导致尿路梗阻。
3.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扫描等,直接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数量。X线对含钙结石显影较好,而CT能检出所有类型结石,并评估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三维重建技术可辅助制定手术方案。
4.超声检查:无创且便捷,适用于孕妇或儿童,可发现肾盂或膀胱内的结石及肾积水。超声对输尿管中段结石检出率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动态观察结石移动及肾积水变化,评估病情进展。
5.输尿管镜检查: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输尿管及肾盂内的结石,适用于诊断困难或需同时治疗的情况。检查可明确结石形态及嵌顿位置,但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检查前需根据具体情况禁食或憋尿,避免影响结果准确性。存在感染或出血倾向时,需谨慎选择有创检查。孕妇及儿童优先考虑无辐射的超声检查。检查后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疼痛、发热等并发症,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