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肥大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保守治疗效果。多数情况下优先尝试药物等非手术疗法,若无效且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下鼻甲肥大多由慢性鼻炎、过敏或结构异常引起,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鼻塞、头痛、嗅觉减退。初期治疗通常采用鼻用激素喷雾、抗组胺药或生理盐水冲洗,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对于药物无效、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或引发鼻窦炎反复发作的情况,手术成为必要选择。常见术式包括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射频消融或低温等离子手术,通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期约1-2周,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避免过度切除导致空鼻综合征。
术前需完善鼻内镜和CT检查,排除其他鼻腔病变。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鼻腔干燥、结痂,需定期清理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病后再手术。术后避免剧烈运动两周,防止出血。日常需减少接触过敏原,戒烟戒酒以降低复发风险。若保守治疗有效,则无需盲目手术,定期随访观察即可。最终治疗方案应由耳鼻喉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