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时需确保氧气浓度适宜、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保持湿化避免呼吸道干燥、远离火源防止燃爆、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具体分析如下:
1.确保氧气浓度适宜:医用氧浓度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过高可能导致氧中毒,过低则无法改善缺氧症状。普通患者通常采用低浓度吸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氧浓度,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2.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持续高流量吸氧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功能,尤其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不利。需根据血氧饱和度动态调整流量,间歇性吸氧更符合生理需求。
3.保持湿化避免呼吸道干燥:氧气本身干燥,直接吸入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使用湿化瓶加蒸馏水,或采用恒温湿化装置,可减少咳嗽、出血等并发症。
4.远离火源防止燃爆:氧气助燃性强,接触明火或高温易引发火灾。吸氧环境需禁烟,设备远离电器、暖气等热源,避免使用油性润滑剂擦拭接口。
5.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氧气管路漏气会导致浓度不足,湿化瓶水位过低影响湿化效果。每日检查压力表、连接管及鼻导管通畅性,确保供氧稳定安全。
吸氧过程中需观察口唇及甲床颜色变化,出现头晕或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调整。鼻导管需每日更换清洁,避免细菌滋生。记录吸氧时间与流量,便于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