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又称张力性尿失禁、腹压性尿失禁、应力性尿失禁、咳嗽性尿失禁、运动性尿失禁。具体分析如下:
1.张力性尿失禁:指因腹部压力突然增加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常见于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盆底肌肉及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是主要诱因,多见于多次分娩或绝经后女性。症状轻重与腹压变化程度相关,轻度者仅在剧烈活动时出现,重度者轻微动作即可引发。
2.腹压性尿失禁:强调腹部压力升高是直接诱因,与膀胱颈及尿道支撑结构松弛有关。长期负重劳动或肥胖可能加重症状。诊断需结合尿动力学检查,明确尿道闭合功能是否异常。治疗包括盆底肌锻炼、药物干预或手术修复。
3.应力性尿失禁:特指在物理性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漏尿,如跳跃或奔跑。尿道周围组织弹性下降是核心问题,常见于老年群体。症状与活动强度呈正比,需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减轻发作。
4.咳嗽性尿失禁:以咳嗽为主要触发因素,多伴随慢性呼吸道疾病。反复咳嗽导致盆底肌持续性牵拉损伤,尿道阻力降低。临床建议控制原发病并加强盆底康复训练,必要时采用尿道悬吊术改善症状。
5.运动性尿失禁:与体力活动直接相关,如提重物或快速行走。盆底肌群协调性差或神经调控异常是潜在机制。需针对性制定运动计划,避免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
日常生活中需关注体重管理,避免长期便秘或慢性咳嗽。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定时排尿养成规律习惯。饮食宜清淡,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