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和鼓膜穿孔可通过疼痛性质、听力变化、耳道分泌物、鼓膜外观检查、伴随症状进行区分。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性质:中耳炎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可能伴随耳内压迫感,疼痛程度随时间逐渐加重,尤其在吞咽或咳嗽时更为明显。鼓膜穿孔的疼痛多为突发性锐痛,穿孔瞬间可能出现剧烈刺痛,随后疼痛迅速减轻,但可能残留轻微不适。
2.听力变化: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表现为耳闷、听音模糊,可能伴随耳鸣。鼓膜穿孔的听力损失程度与穿孔大小相关,小穿孔可能仅导致轻微听力下降,大穿孔可能出现明显听力障碍,偶有耳内气流感。
3.耳道分泌物:中耳炎急性期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慢性期分泌物多为黏液性或脓血性,量较多且持续。鼓膜穿孔后若合并感染可有脓液流出,但单纯穿孔可能仅有少量血性液体或完全干燥。
4.鼓膜外观检查:中耳炎鼓膜常充血肿胀,光锥消失,严重时鼓膜向外膨隆。鼓膜穿孔可见明确裂隙或孔洞,边缘可能不规则,穿孔周围或有血迹,慢性穿孔边缘可能钙化。
5.伴随症状:中耳炎多伴随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鼓膜穿孔后可能出现短暂眩晕,但较少出现全身症状,若继发感染则与中耳炎症状重叠。
出现耳部不适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掏耳或滴药。诊断需结合专业检查,不可仅凭症状判断。治疗期间保持耳道干燥,防止污水进入。遵循医嘱用药,避免用力擤鼻。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听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