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肝病需要做的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影像学检查、肝脏弹性测定、凝血功能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通过血液分析评估肝脏代谢、合成及解毒能力,主要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异常可能与胆汁淤积或溶血有关,白蛋白水平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该检查能初步判断肝脏损伤程度,但无法明确具体病因,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
2.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用于鉴别病毒性肝炎类型,如甲型、乙型、丙型等。通过检测血液中病毒抗原、抗体或核酸,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感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丙型肝炎抗体阳性需进一步检测病毒核酸。该检查对病因诊断及治疗选择至关重要,尤其对慢性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超声可发现脂肪肝、肝硬化或占位性病变,CT和磁共振能更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及血管侵犯。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肝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还可引导穿刺活检或介入治疗。
4.肝脏弹性测定:肝脏弹性测定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无需穿刺即可量化肝脏硬度。数值越高提示纤维化越严重,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该检查操作简便且无创,但受肥胖、肋间隙狭窄等因素影响可能误差较大。
5.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肝脏疾病可能导致凝血因子缺乏,延长凝血时间,严重时出现出血倾向。该检查对评估肝功能储备及手术风险有重要参考价值。
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酒。孕妇及特殊人群需告知医生,部分检查可能存在禁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组合,避免盲目筛查。结果异常时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必要时重复检测或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