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来源于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效。该药材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麻风、疥癣、梅毒等皮肤病,外用为主,也可内服,但需严格掌握剂量。
大风子性味辛热,有毒,归肝、脾经,主要含有大风子油酸、次大风子油酸等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微生物、抗炎及杀虫方面,对多种皮肤致病菌和寄生虫有抑制作用。古代医籍记载,大风子多用于配制外用膏剂或与其他中药配伍,如与苦参、硫黄等共研末调涂,可增强疗效。现代研究也证实,大风子油对麻风杆菌有一定抑制效果,但因毒性较强,临床使用已逐渐减少。
使用大风子需格外谨慎。内服过量易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等中毒反应,严重者可损伤肝肾。孕妇、体虚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外用时应避免接触黏膜及破损皮肤,防止局部刺激。药材需炮制减毒后使用,如榨去部分油脂或炒制。大风子与某些西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联合用药前应咨询医师。储存时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蛀防霉,确保药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