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主要供血动脉发生阻塞,导致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血管炎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最为典型,可造成半球大部分功能区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诱因,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会加速血管壁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后引发血栓堵塞血管。心源性栓塞多见于房颤患者,心脏附壁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少数情况下,血管炎或凝血功能障碍也可导致血管闭塞。大面积梗死后,脑细胞因缺氧迅速死亡,伴随水肿压迫周围组织,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失语甚至昏迷。
预防需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房颤患者需规范抗凝治疗。急性期应尽快就医,溶栓或取栓治疗可挽救部分缺血半暗带组织。康复期需结合药物、肢体功能训练及语言康复,减少后遗症。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若出现突发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