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名称,主要指胸部闷痛、气短、心悸等不适症状,多与心脉瘀阻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这一概念源于古代医籍,描述的是以胸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有相似之处。
胸痹的病因多与寒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年老体虚等因素相关。寒邪凝滞可导致血脉收缩,气血运行受阻;长期情绪压抑或暴怒可能引发气机郁滞,影响心脉通畅;过食肥甘厚味易生痰浊,阻塞心络;年老体弱者阳气不足,推动无力,也会引发胸痹。典型症状包括胸部憋闷、刺痛或隐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肩背或手臂,伴有心悸、气短,严重时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通阳散结、理气化痰为主,常用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等,并结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预防胸痹需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情志刺激;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辛辣之物,适当运动以促进气血流通。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胸痹患者需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日常生活中应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维持规律作息,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