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伤风咳嗽是外界风寒侵袭、肺气失宣、痰湿阻滞、正气不足、情志失调等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外界风寒侵袭:外界风寒邪气通过口鼻或皮肤侵入人体,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壅塞不畅。肺主宣发肃降功能受阻,气机升降失调引发咳嗽。风寒束表时,卫阳被遏,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咳嗽多为阵发性,痰液稀白,常伴有鼻塞流涕。治疗需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避免再次受凉。
2.肺气失宣:肺为娇脏,主司呼吸,开窍于鼻。风寒袭肺后,肺气郁闭无法正常宣发,气逆上冲引发咳嗽。肺失宣降还会影响水液代谢,导致痰湿内生。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胸闷,痰多黏稠。调理需恢复肺气宣降功能,通过药物或针灸疏通肺经,促进气机畅通。
3.痰湿阻滞:风寒袭肺后,津液输布失常,聚湿成痰。痰湿壅塞气道,刺激咽喉引发咳嗽。痰湿性质黏腻,咳嗽时痰声漉漉,痰液量多且难以咳出。长期痰湿内停可能转化为热痰或寒痰,加重病情。治疗需燥湿化痰,健脾助运,切断痰湿生成之源。
4.正气不足:体质虚弱或久病耗伤正气,卫外功能下降,易受风寒侵袭。正气不足者肺脾气虚,咳嗽反复发作,咳声低弱,病程迁延。调理需补益肺脾,增强机体抗邪能力,避免过度劳累耗气。适当锻炼和食疗有助于巩固正气,减少咳嗽复发。
5.情志失调:忧思过度或情绪波动可能影响气机运行,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可上犯于肺,引发咳嗽。此类咳嗽多伴有咽喉干痒、胸胁胀闷,情绪激动时加重。治疗需疏肝解郁,配合心理调适,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气机逆乱诱发咳嗽。
伤风咳嗽的发生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需结合个体体质和具体症状进行综合调理。预防应注意防寒保暖,调节饮食起居,维护脏腑功能协调,减少外邪侵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