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癣和单纯糠疹是两种常见的皮肤色素异常性疾病,可通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花斑癣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色素减退或加深斑片,表面有细碎鳞屑;单纯糠疹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皮肤干燥、日晒或感染有关,典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淡白色斑片,覆有细小糠秕状鳞屑,边缘模糊。
花斑癣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胸背、颈部,夏季加重。皮损可呈白色、粉红色或棕褐色,Wood灯下呈黄绿色荧光,真菌镜检可见短棒状或圆形孢子及菌丝。单纯糠疹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面部,尤其颊部,皮损多为直径1-4cm的淡白斑,无明显炎症反应,Wood灯检查无荧光,真菌镜检阴性。组织病理学上,花斑癣可见角质层内真菌孢子,单纯糠疹则表现为轻度角化过度和棘层水肿。
鉴别时需注意避免混淆其他色素减退性疾病如白癜风或炎症后色素减退。花斑癣需规范抗真菌治疗,单纯糠疹通常可自愈,但需加强保湿防晒。临床诊断困难时建议结合Wood灯、真菌镜检或病理检查。两种疾病均需与患者充分沟通,避免过度治疗或误诊。日常护理中,花斑癣患者需注意衣物消毒,单纯糠疹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及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