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草的中药名称为芋艿或芋头,部分地区也称芋根。作为传统中药材,芋艿的干燥块茎被收录于部分地方性药材标准,具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等功效,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本草文献。
芋艿入药首载于《名医别录》,归类为清热化痰药。其性平味甘辛,归胃、大肠经,临床多用于瘰疬痰核、痈疽肿毒等症。现代芋艿含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炎作用。鲜品外用可捣敷治疗虫蛇咬伤,内服常配伍夏枯草、贝母以增强化痰之效。江浙一带民间习用芋艿煮粥调理脾胃虚弱,但需注意生品有小毒,需彻底加热破坏其刺激性成分。
使用芋艿需辨证施治,体虚者慎用,过敏体质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生芋汁接触皮肤可能引发皮炎,处理时建议佩戴手套。药用须遵医嘱,避免与温热类药物同用。孕妇及消化功能不全者禁用,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贮藏应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