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T上可通过测量结石最大径线、观察与周围组织对比度、评估CT值高低、分析结石形态规则程度、结合不同窗宽窗位调整来判断结石大小。具体分析如下:
1.测量结石最大径线:CT图像上使用电子标尺直接测量结石最长径线,多平面重建技术可辅助获取更精确数据,测量时需避开伪影干扰,选取最清晰层面进行,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记录。
2.观察与周围组织对比度:高密度结石在CT平扫中与周围软组织或尿液形成明显对比,通过调整窗宽可突出显示结石边界,低对比度时需警惕小结石漏诊,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血管钙化灶。
3.评估CT值高低:结石CT值通常超过200亨氏单位,尿酸结石CT值较低但仍高于软组织,CT值越高提示含钙成分越多,不同成分结石大小判断需结合密度值综合评估。
4.分析结石形态规则程度:类圆形结石可直接测量直径,不规则结石需分段测量并估算总体积,分叶状或鹿角形结石需标注各分支长度,三维重建技术可辅助立体评估。
5.结合不同窗宽窗位调整:骨窗可清晰显示高密度结石全貌,窄窗宽利于发现微小结石,宽窗宽可观察结石与周围结构关系,动态调整窗位能避免容积效应误判。
CT检查前需禁食4小时以上但无需憋尿,孕妇及儿童应谨慎选择低剂量扫描,既往有造影剂过敏史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报告需由专业影像科医师结合临床病史出具。